衛生署新竹醫院感染科郭漢岳醫師表示,一位50多歲女性,日前因天氣不錯,與家人外出踏青,不慎遭蟲咬傷,返家後發現小腿皮膚有紅點狀,心想昆蟲咬傷,不以為意,便自己擦藥局買來的藥膏,但三、四天了一直沒好轉,後來,大小腿甚至出現紅、腫、熱、痛,並且發高燒並發冷,因此被家人送到該院急診,經診斷為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血液的細菌培養也培養出鏈球菌,經過多日的針劑抗生素治療,發燒的問題才漸漸改善,腳的紅腫也慢慢回到原狀。住院十多天後已復原出院。

郭漢岳醫師表示,蜂窩性組織炎的主要症狀為皮膚區域的紅、腫、熱、痛,主要發生在足背、小腿、手背等地方,發炎的區域一般集中一處,沿周圍擴散,有時會順著淋巴的循環由小腿一路向鼠蹊部發炎,雖然疼痛為蜂窩性組織炎常見的症狀,不過疼痛一般都是在碰觸到發炎地方才會發生。若發炎區域較大,有可能會引起發燒、發冷等症狀。

一般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的病原菌為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都是存在於皮膚的細菌,當表皮有受傷或破損時,細菌會順著破損處進入體內,若菌量太多或人體免疫或循環狀態不好,就可能引起組織的發炎。因此,發生蜂窩性組織炎的主要危險因子有皮膚缺損(傷口、香港腳、泡水過久)、循環不佳(動脈或靜脈阻塞、放射線治療後)、免疫不佳(糖尿病、肝硬化、洗腎)、體重過重等。一般而言,若病患有糖尿病、肝硬化等免疫不佳的情形,或是該區域血液循環太差,就有可能會感染到更深層的皮下脂肪及肌肉層,並會產生化膿的現象,此時就需要將膿瘍引流,嚴重時可能要手術切除感染部位,甚至截肢。

郭漢岳醫師指出,蜂窩性組織炎的治療以抗生素為主,輕微的蜂窩性組織炎可以使用口服的抗生素,若症狀較嚴重,則需要先以針劑治療,甚至先作血液培養,找出致病菌再投藥。若有膿瘍產生,則需要手術將膿去除或引流。若在不碰觸發炎部位也會有劇痛,則要考慮已侵犯到肌膜,需評估是否要緊急手術。一般用藥到症狀消失兩到三天為止。

郭漢岳醫師提及,針對有些病患已改善所有能改善的危險因子,但仍然一再發生蜂窩性組織炎,則有文獻建議可以使用抗生素做長期的預防。在國內主要以每月一次的長效型盤尼西林肌肉注射以預防之,且就其門診患者的施打情形,此方法確實能減少蜂窩性組織炎的發作次數,只是每次都須要作盤尼西林測試;若怕痛的病患也可以口服盤尼西林來治療。不論是肌肉注射或口服治療,一般建議先治療六個月,再評估停藥後是否有復發的情形。

郭漢岳醫師建議民眾發生蜂窩性組織炎時,還是要請醫師診治,不要自己買抗生素吃,以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除了治療之外,找出危險因子並儘量加以控制是很重要的,因為若不將危險因子改善,復發的機會就會很高。另蜂窩性組織炎雖然只是皮膚的感染,然而一旦細菌向深層侵犯,也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早期診治及治療才能保護健康。而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是預防蜂窩性組織炎的不二法門。

預防勝於治療,要避免感染,平常便應做好皮膚照護及傷口的處理,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 隨時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避免感染,注意雙手清潔。
(二) 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勿熬夜及酗酒,以免降低免疫力。
(三) 均衡營養不偏食。
(四) 感染之傷口,不論多微小,都需注意是否有傷口感染現象。
(五) 家中可備一些簡便的消毒傷口用品,方便消毒包紮傷口。
(六) 若不慎受傷,立刻處理。處理後若紅腫熱痛情形未改善,最好儘快就醫,尤其是上述高危險者。

傷口是蜂窩組織炎最主要的致病因,故正確的傷口處理,便成為現代人必備的常識。

一般傷口處理步驟依次如下:

(一) 用大量開水(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
(二) 局部冰敷以控制炎症的擴大,減輕疼痛。
(三) 傷口消毒及適度的覆蓋。
(四) 保持傷口清潔,每天換藥並觀察癒合情形。
(五) 患肢必須休息和抬高,促進靜脈之回流及減輕水腫。
(六) 密切觀察患部皮膚之紅腫、溫度及疼痛情形之改變。
(七) 攝取高蛋白飲食,增加抵抗力以促進癒合。

關於蜂窩組織炎的治療目前以抗生素為主,首先必做血液培養及敏感試驗,再依結果選用正確的全身性抗生素,通常七至十天即可痊癒。但當傷口形成膿瘍時,或許需切開引流或擴創,更嚴重時,則需進行局部皮層重建或植皮手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