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運動副刊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打大聯盟有一種最重要的觀念,叫做「職業態度」。通常愈靠近大聯盟的球員,或是已經上過大聯盟的球員,都會有這種自覺。

這裡,有3個這樣的球員。

剛從日本到美國的陳偉殷,沒有懼怕或害羞,他很勇敢地挑戰這個未知的領域,學英文、學制度、學風土民情,把自己的生活完全填滿,甚至連昨天這個能休息的機會他都放棄,寧可花多一點時間與隊友相處。

經歷7個月復健,正從手肘手術走出來的羅嘉仁,自費前來球隊報到,在前23天,他為了節省住宿費,暫住在友人家中,每天花近1小時車程,開車往返坦帕與奇士美,只為了趕快回到球場,也因此得到球團的高度評價。

與「頂尖」兩個字絕緣2年的王建民,不願只是個4勝3敗的投手,我看見他的置物櫃裡,放著一張從去年12月中到現在的課表,將近80天的日子裡,寫著「Off(休息)」的日子不到10天,週休不到一日。

台灣想進軍大聯盟的小將不少,但抱著「沒上去還能回去打中職」、「過個水身價更高」心態的不在少數,在簽約前可能要先了解,若沒有辦法達到以上的職業態度,那麼,留在台灣就好,在這裡,你不會成功的。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本上,任何一種情緒都是促使我們採取某種行動的驅力,亦即拜進化之賜使我們在面臨各種情境時能立時擬定因應計畫。

情緒﹝EMOTION﹞一字根源自拉丁動詞「行動」﹝MOTION﹞加上字首「E」代表遠離,意指採取趨吉避凶的行動。

觀察動物或孩童的舉止,最易看出情緒與行動的關聯,事實上也唯有在文明化的成人身上,才看得到情緒與行動分離的特例。每一種情緒各有獨特的生物特微,也都扮演不同的角色。

隨著探討人體與人腦的新方法不斷出現,現在專家能夠以更精細的生理角度,觀察到情緒如何促使我們做出不同的反應:憤怒時血液流向手部,便於抓住武器或打擊敵人。心跳加速,腎上腺素之類的賀爾蒙激增,激發強大的能量。

壹、恐懼時血液向大骨肌肉(例如流向腿部時較易逃跑),並因而使臉部因缺血而慘白(同時產生手足冰冷的印象)。身體僵立動彈不得,可能是爭取時間考量是否躲避為上策。腦部情緒中樞激發賀爾蒙使身體處於警戒狀態,專注近的威脅,隨時準備做最佳反應。

貳、快樂時腦部抑制負面情緒的部位較活躍,能量增加,製造憂思的部位獲得紓緩。生理方面唯一的特微是較為沉靜,使身體能較快自負面情緒中恢復過來。如此不但身體得以休養生息,也才能鼓起精神因應眼前的挑戰與目標。

參、「愛」「溫柔」與「性滿」足會引發自主神經系統的警覺狀態,這與憤怒與恐懼時引發的打或逃反應恰恰相反,全身籠罩在平靜與幸福感之中,極有利於與人合作。

肆、驚訝時眉毛會上揚以便擴大視覺範圍,也可讓更多光刺激到視網膜,藉以很快了解周遭的情況,研擬最佳的因應對策。

伍、全世界任何種族厭惡時的表情都一樣:上唇向一邊扭曲,鼻子微皺。達爾文認為剛開始這個動作是為了閉緊鼻子以免吸入可厭的氣味,或表示想吐出難吃的食物。

陸、悲傷的主要功能是調適嚴重的失落感,如親人死亡或重大挫折等。人悲傷時會精力衰退,生趣全無,尤其對娛樂不再感興趣,悲傷到近乎抑鬱時甚至會減緩新陳代謝。人們利用這種退以自省的機會悼亡傷逝,省思人生的意義,精力慢慢恢復時再規畫新的開始。

或許精力的衰退最初是為了讓悲傷者留在家裡,因為這時刻他們比較脆弱,在外面容易受到傷害。這類生物反應又會因生活經驗與文化特質而異。

舉例來說,喪失親人都會讓人覺得悲傷,但悲傷的表達方式或是失去哪些人時才會哀悼,則深受文化因素的影響。這些情緒反應多是經過漫長的史前時期慢慢進化,當時的生存環境自是極度惡劣,新生兒夭折率甚高,很少人能活到三十歲,食肉動物橫行,水旱無常,民不聊生。但隨著農業時代的來臨及原始社會的建立,人類的生存條件大為改善。過去一萬年裡,全球人類社會都有長足的進步,宰制人類存亡的種種可怕挑戰巳逐漸消退。

但也是因為有這些挑戰,人類的情緒反應才具有攸關存亡的重要性。如今飛鳥既盡,良弓可藏。在遠古時代,一觸即發的怒氣或許是生存的要件,而今十餘歲的孩子輕易就可取得槍枝,火爆脾氣將往往釀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榮獲一九九二年巴賽隆那奧運定向飛靶金牌的大陸射擊名將「張山」日前抵台訪問;六天以來,她的言行表現,似不同於一般運動選手,讓人欣賞到傑出運動員可敬可愛的一面,相當難得。

十分講究射擊運動的美感與旋律感的張山,她覺得從事射擊運動時,打得好,耳邊彷佛響起美妙的旋律,整個人似欲翩然起舞,射擊不好時,則似做體操廣播般乏味。她喜歡別人推崇她「動作很漂亮」,勝過「槍法真準」的讚美。

對射擊運動外行的人,可能體會不到張山的這種境界;不過,在射擊運動圈子中,許多人也是第一次聽到一位射擊選手以旋律和美感來詮釋這項運動。這種詮釋生動而有趣,實巳洋溢出不凡的才華。張山認為要成為一位優秀的射擊選手,一定要「腦筋乾淨,耳根清靜。」這項論調,在境界上與禪修相當近似。同時,她主張從事射擊運動時,應該設法讓槍適應人,而不是人去適應槍;並認為秉此原則來探究槍與身體的協調性,才會有好成績,也是別有見地的看法。質言之,張山的運動觀是先律己、再培養出自信,終能處於主導位置而不受物所役。

這種心理建設的歷程,國內選手在從事相關的訓練之時,似可視為一項重要的參考資料。

誠然,張山的自信和敢言,有時也會令人感到驚訝,她說:佛祖釋迦牟尼出生時,右手指天,左手指地道:「天上天下惟我獨尊」,有人質疑嬰兒怎會說話,但重點不在嬰兒能否說話,而在於現在的你敢不敢說這句話?張山在九二年奧運定向飛靶射擊中,擊敗眾多男子選手,成為奧運史上第一位贏得定向飛靶射擊冠軍的女選手,並創下了多項奧運紀錄。其後,她當選中國大陸十大傑出青年,成就彌足珍貴。

多年來,國內致力於世界級運動選手的培養,但我們著重的主要是:先天的資質、體能的訓練、耐力與毅力的素質,以及潛力的激發等等。然從張山的例子來看,適度的人文素養、哲學思想等,如果也能融入優秀選手的生活言行中,那麼,我們資優選手說不定更能有所發揮,其光芒更見燦爛。

不知集訓中心能否參考張山的實例?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的訓練和比賽目標,重點應放在如何發揮自己的潛能上面;單日的目標應該加強改進對自我、對運動表現,以及對所面對的障礙等的控制。

而即刻目標,是唯一現時可以控制的,它將逐步引導你到達目的地。所有世界級的運動員,都有個夢想,期待有朝一日能成為世界冠軍、奧運冠軍,或是世界紀錄保持者。

那個隱藏在內心的目標,幫助許多運動員保持動機,投入運動訓練和比賽中。然而,當比賽即將開始時,滿腦子還盡想著成績或結果,對大多數運動員而言,「絕不是」有益於最佳表現的好方法,雖然不諱言地說,許多人心中隱藏的慾望,都是為求得勝利,但你可以訂下目標志在金牌,卻不應在比賽時去想它。

我從未遇到過一位世界級運動員,在「比賽當中」,集中注意力在輸贏上,卻還能表現出他一生中最佳的運動成績。在「比賽當中」思考贏或輸,最大的問題是造成你失去了為求勝利,所應該持有的那分對工作的專住,換句話說,你會因此而打敗自己。

奧運輕艇冠軍肯恩,和世界盃高山滑雪冠軍葛拉罕喜歡在比賽開始前,保持高昂的士氣,他們發現,如果在比賽「前」,想著要贏得比賽,可以幫助他們鼓舞自己(變得充電或升火待發)。

但是一旦他們在起點上或在比賽中,便將贏得比賽的專注,轉移到他們可立即控制的運動比賽本身。許多比賽現場發生的事,會引發你將焦點移往結果上,例如:記者們、電視攝影機、祝禱者告訴你,他們在你身上下了賭注,或是你定會贏的話,另外加上你自己的夢想和整個環繞你周圍的競爭環境。

當然,你「要」贏,也「能」夠贏,但是你要如何才能讓它實現?什麼樣的專注可以達到你的願望,便轉移到那個專注。你須要不斷地移轉你的專注焦點,回到那對你最有幫助的地方。

大多數的運動員都發現到,一直想著要贏,或是在比賽前將專注點放置於勝利的目標上,只會產生額外意想不到的壓力。他們通常發現,他們不確知有無能力贏得比賽,或者他們巳經太過激動,他們最急需要的就是放鬆。

當輕艇選手莫里斯和費雪,以他們畢生絕佳的表現,贏得一九八四年奧運金牌,並且以兩秒之差,重寫一千米靜水雙人輕艇賽世界紀錄時,他們唯一的目標,只是演出完美的比賽;按照他們自己的比賽計畫,盡他們所能的去比賽。

在比賽中,他們從未直接將專注焦點,放置於贏得比賽。他們專注的是,如何用他們可以做到的方法,最有效、最快地由A點到B點。費雪甚至於在比賽中,從未瞧過他的競爭者,雖然其他的八條船就在他身旁競划。

當一位運動員的表現,在一項重要的比賽中受挫時,往往肇因於太過擔憂結果,特別是藝術性和評審性的運動項目,如花式溜冰、體操或跳水,以及需要細膩的肌肉來控制的運動項目,如射箭、擊劍或手槍射擊等。專注於勝利,可能會增加焦慮感,並干擾到幾乎所有運動正常的技巧運作。

一旦你置身於比賽的情況下,通常最好是將注意力置於你可立即控制的範圍內;例如,「你的」移動,「你的」運作,「你的」表現,以外的就讓它順其自然。你無法控制主審或裁判員,你也無法控制其他運動員的表現,因此你根本無法直接控制整個比賽的結果。你只能控制你自己和你的表現,那便是你的專注力原來應該的所在。

加強訓練,裝備自己,使自己具備「贏的實力」,比賽時,你只須專注在自己的表現即可。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九八三至八四年球季,北卡大在喬登及柏金斯的坐鎮下打算東山再起,前一季的另兩名先發人選不變,而且,後衛線上補進了三名年輕好手,北卡大前景仍被看好。

「今年,我們革新後的情勢一片大好。」教頭史密斯賽前滿滿信心,北卡大的陣容整齊,戰力不虞匱乏,這是他執掌兵符多年以來,戰力最雄厚、又有板凳深度的精銳陣容。面對眾人的高度期望,身為隊長的喬登愈發感受到自己責任重大。「在大一那年,我們拿下總冠軍,我覺得理所當然,不算什麼僥倖或意外。」喬登說:「大家都樂瘋了,我一切正常,第二年,我們輸掉了,我才真正體會到勝利的意義,才真正理解:為了贏得再一次的勝利,我及北卡大的全體戰友,大家要投入多少血汗才可能得到。」喬登因而覺得自己要做更多事來支撐北卡大航向勝利之路。

這樣的心理重擔,馬上引爆出喬登籃球生涯第一次激烈震盪的低潮期。新球季他打來心浮氣躁,愈是想打好比賽,愈是縛手鎛腳地演出走樣,前四場比賽,喬登平均只得十四分,籃板總數十一個,這位傳聞中神勇的麥可‧喬登,在球迷眼前變成一個大問號。還好,北卡大的其他人爭氣,贏了比賽。稍後,對抗西拉庫斯大學,喬登得了十九分;對達特冒茲大學又攻下廿五分,看起來喬登又恢復水準了。只是,這個正常的喬登僅是曇花一現,在對愛荷華大學時,他只得八分;迎戰聖若望大學得十一分、波士頓大學十分,演出更是荒腔走板,每個人都在追問:喬登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關於分心,大三那年我就學到很好的教訓。」

喬登自我解析說:「大二球季是我在大學時代表現最好的一年,因此,大家對我大三的表現有各種不同的期望,我試著去達到長家對我的期望,但是只顧慮別人的期望,卻忘了走自己的路,我變成一個只想等著灌籃、只會在防守線上摸魚,等著抄球上籃的球員。有一天,教練史密斯把喬登叫去,給他看兩部片子,一部是大二球季開打拍的,一部是大三球季開打時拍的,喬登說:「我在裡面判若兩人,我想走捷徑,卻沒有因此而成功,即使有我所想要達到的目標在,只是失去了重心。」

事後的喬登才體認到什麼叫做「好高騖遠」。「很少有人可以因為走捷徑而有所成就的。」

喬登心有所感地指出,極少數的人因為中彩券而發大財,畢竟是例外,大多數的人財富都是血汗換來的,因此,他堅信:「先設定目標,然後全心投入去達成的,這是我唯一想要成功的方法。」只是,當時身陷困境的喬登巳經迷失在「得與失」的十字路口,一直等到老喬登有一天給他一記「當頭棒喝」,喬登這才清醒過來。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奧運射擊比賽結束了,我圓滿地結束了這次比賽,以資格賽200靶200中的成績和223中的總成績獲得冠軍,並平一項世界記錄、破兩項奧運會紀錄,對於這次奧運會來說我是一個勝利者,圓滿地完成了國家交給的任務。

在來巴塞隆那以前,我進行了充份的準備,在訓練上績極與教練配合,認真寫好準備方案,實際地對比賽中可能遇上的問題,以及對策等作了充份地準備,並在比賽中得以了運用。

這次奧運會我是第一次參加是和男子同場比賽,因此人們都說我所取得的成績是空前絕後的。賽前在心理方面教練常給我灌輸敢與同男子競爭的思想,因此在我的思想上有了一個重試比賽,敢於勝利的要求,再加上自己對待比賽的心理各方面客觀態度:我認為從奧林匹克精神來說是重在參與,冠軍只有一個,而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嚮往著它,但卻只有一個人能夠得到它。

所以我渴望金牌,但我只要求自己努力做好自己該作的一切,讓我帶著最少的遺憾回到祖國。我在整個比賽中也是做到了我自己該做的,不僅獲得了桂冠,我也可以對自己說:太圓滿的一次比賽,當然遺憾也是最少的了。

好值得興奮的一次圓滿結果,200靶200中。由於比賽規則的改變,這是最後一次機會,我終於把握住了這次機會,讓我國飛靶史上有了一個滿中的記錄。在對這次比賽的感覺上,我認為最值得我激動的是200中,金牌卻是在200中的基礎上才贏得的。

我覺得這次我所獲得的不僅僅是金牌,整個比賽過程讓我陶醉。三天的比賽,日子好長,但我始終以一種平常的心情,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比賽,在比賽中真正達到了一種忘我的超脫的境界。雖然經歷了上場、結束、休息、再上場、再結束、再休息,但三天的共八組比賽對我來講就好像只進行了一次,從根本上做到了一切從零開始。雖然過程中也有過一些雜念,但是一切從零開始,堅持好自己的程序,將自己所有的一切投入比賽的指導思想貫穿始終,直到最後贏得比賽。整個賽前我都對自己說:張山,妳現在僅僅是一台機器,一切按步就班。當150靶打完以後,我對自己說,我就是衝著200靶來的,有了對200中的渴望,但在對自己的要求上卻還是平常心,還是一切按步就班一切從新開始。

對於賽前的準備,我任為這次成績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成功和失敗的辨證關係的理解。在以往的比賽中總結出了一點,那就是不怕失敗比渴望成功更加重要。對於一名射手,最強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在我比賽的過程中,我沒有去考慮結果得失,沒有考慮成功和失敗後會帶來什麼,我僅僅想的是現在該我做什麼,特別是到最後關鍵的時刻,最後的一靶,我還是和前面射擊的所有碟盤一樣,雖然成敗就在眼前,但我還是平常心,做該做的事。勇於成功使我贏得了歷史性的200中,不怕失敗,使我贏得了桂冠。女子獲得本項冠軍是史無前例的,但在心理上我沒有任何心理壓力,我可以使自己所有一切投入比賽,盡可能地表現我自己。

從比賽一開始,我就受到了觀眾的厚愛,我認為在這次比賽中,我不僅獲得了優異成績,我也贏得了所有選手,裁判和觀眾的心。因為我不僅是在成績上征服了大家,更在禮節上和整個賽場作風上征服了大家。我一直認為賽場如同一個大舞台,運動員如同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員,在這次的奧林匹克大舞台上,我從大家的掌聲裡證實了我成功地扮演了我的角色,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個急性子,偏偏老公卻是個慢郎中,什麼事情慢慢拖,還說什麼「慢工才能出細活」。

可是我老跟他說:「現在時間最寶貴,沒有什麼慢工出細活,趕快做完事還有時間趕快發現錯誤,一切都還來得及補救。做事情做太慢,連可以補救的機會都沒有。」

最近,因為公司改組產生一些人事紛爭,我的工作內容與形態因而有很大的改變,我變得適應不良,每天拿著公事回來問他該怎麼辦。他靜靜地聽,慢慢地分析,叫我不要急,總是需要時間適應。

可是接連著一個星期內,我不但上吐下瀉得了急性腸胃炎,還莫名其妙得了生平第一次的蕁麻疹,生病的指標不約而同指向壓力太大,太緊張。拖著虛弱的身體回到公司上班,打開電子信箱,裡頭有一百多封未處理的信件,讓我驚訝的是,其中有老公的寄給我的信,我把他寄的郵件打開來看,信的第一段寫著對我生病他不知如何是好的道歉話,我心裡彼時卻想著:這傢伙不知道做錯什麼事情覺得內疚?

接著是一段他從網路上看到的一個故事: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為蝸牛已經盡力爬了,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我催牠,唬牠,責備牠,但蝸牛只是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彿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牠,我扯牠,甚至想踢牠,蝸牛受了傷,牠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好吧!鬆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咦?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我重複看了這個故事三次,眼淚轉啊轉。淚能流下倒好,流不下的眼淚藏在心裡感到更難過。

自從這個「蝸牛」故事之後,我慢慢學習在等紅燈的時候不要心浮氣躁。我慢慢學習在等待上司作反反覆覆決定時神定氣閒,動動腦想想決策的多種考量與執行。我慢慢學習在不喜歡待著的廚房裡,找到煎出美麗荷包蛋的樂趣。

至於我的老公,我發現「他」原來就是上帝派來牽我去散步的蝸牛。

你找到你的「蝸牛」嗎?偶爾,也該讓牠把頭伸出來喘口氣,抽個空帶牠出去散個散步吧!對現代人而言,壓力每個人都會有,卻不是每個人都懂的如何紓解壓力。

當你能「不把壓力當做壓力」時,你就能走的更沉穩。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面告訴你一樁不慎引發的悲劇。

十五歲的麥蒂想和父親開個玩笑,躲在衣櫥裡,待父母訪友歸來時突然跳出來嚇他們,當時是清晨一點。

然而爸媽卻以為麥蒂當晚會去朋友家住,因此進門時聽到屋裡有聲音便非常緊張,父親立刻拿起手槍到女兒的房間查看;只見一個人影自衣櫥裡跳出來,父親慌亂中開了一槍,打中女兒頸部。

十二小時後麥蒂傷重身亡。恐懼正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一種原始情緒。

恐懼促使父親抓起手槍搜尋隱身在家中某個角落的入侵者;恐懼使他在尚未認清對方是誰,甚至來不及聽出女兒的聲音,便扣下致命的板機。

進化生物學家認為,這類自發的反應已深烙在我們的神經系統上,因為在史前一段漫長的關鍵時期,這樣的反應不僅攸關人類存亡,更關係著重要的進化任務─將這個自我防衛基因傳遞給下一代。

麥蒂的故事是極可悲的反諷。

從長遠的進化歷程來看,情緒的確是人類的絕佳武器,但對照日新月異的現代文明發展,我們的進化腳步顯然已追不上。事實上,史上最早的法典如漢摩拉比法典、希伯來十誡等,都試圖駕御、控制或馴服人類的情緒活動。

佛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滿〉書中也說,社會必須制定規章來壓制人們由內而外洶湧澎湃的情緒。儘管社會的規範,激情壓倒理智仍是常見的現象,這是人性使然。

我們生下來便具備掌管情緒的神經基本構造,進化歷程證明這是過去數萬世代以來最理想的生物設計,至於是否最適於最進五百代,乃至最進五代,恐怕還有待進化的考驗。

我們的情緒機轉是過去百萬年來緩慢進化的結果,進一萬年雖歷經人口爆炸與文明的快速發展,在情緒的生物留言板上還無權置喙。總之,我們對任何情境的判讀與反應都不只源自個人的理性判斷與經驗,還擺脫不了老祖宗的影響,也因此有時後不免造成麥蒂的悲劇;在面對後現代的困境時,竟不自覺祭出百萬年前荒野求生的本領。

這個荒謬正是我們所要探討的課題。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特‧畢昂迪是美國知名游泳選手,一九八八年代表美國參加奧運,被認為極有希望繼一九七二年馬克‧史必茲之後奪得七項金牌。

但畢昂迪在第一項兩百公尺自由式竟落居第三,第二項百公尺蝶式原本領先,到最後一公尺硬是被第二名超了過去。各位都以為兩度失金影響畢昂迪後續的表現,沒想到他在後五項竟連連奪冠。

只有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馬丁‧沙里曼對這項轉變不感意外,因為他在同一年稍早曾為畢昂迪做過樂觀影響的實驗。實驗方式是在一次表演後,故意請教練告訴畢昂迪他的表現不佳〔事實上很不錯〕,接著請畢昂迪稍作休息再試一次,結果更加出色。

參與同一實驗的其他隊友都因而影響演出成績。所謂樂觀是指面臨挫折仍堅信情勢必會好轉。從EQ的角度來看,樂觀是讓困境中的人不致流於冷漠、無力感、沮喪的一種心態。樂觀也和自信一樣使人生的旅程更順暢〔當然,你的樂觀必須是務實的,太天真的樂觀可能導致可悲的後果〕。沙里曼將樂觀定義在對成敗的解釋上;不同的人認為失敗是可改變的,結果反而能轉敗為勝。

悲觀的人則將失敗歸諸個性上無力改變的恆久特質。不同的解釋對人生的抉擇造成深遠的影響。樂觀與信心一樣可預測學業成績。沙里曼曾以一九八四年度賓州大學五百名新鮮人為對象做樂觀測試,發現測試成績比入學考試或高中成績更能準確預測第一年成績。

沙里曼指出:入學考測量的是能力,從每個人解釋成敗的角度可看出他是否容易放棄。一定程度的能力加上不畏挫折的心態才能成功,動機是入學考試測不出的,而要預測一個人的成就,很重要的一點是看他是否能愈挫愈勇。以智力相當的人而言,實際成就不僅與才能有關,同時也與承受失敗的能力有關。

樂觀與悲觀可能部份是與生俱來的,但天性也是可以改變的。

樂觀與希望都可學習而得,正如絕望與無力感也可能慢慢養成。

樂觀與希望其實都是建立在心理學家所謂的能力感上,亦即相信自己是人生的主宰,能夠應付未來的挑戰。

任何一種能力的提升都有助於培養能力感,使你更願意冒險與追求挑戰,而一旦克服挑戰便更增能力感。這樣的心態能使你既有的能力做最大的發揮,缺少的能力也會努力去培養。

史丹福心理學教授艾伯特‧班度拉對能力頗有研究,他說:一個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響。能力並不是固定資產,能發揮到何種程度有極大的彈性。

能力感強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來,遇事總是著眼於如何處理,而不是一昧擔憂。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朋友對我談起她痛苦的離婚經驗。

她的丈夫愛上年輕的上班女郎,突然決定棄她而去,接著便展開長達數月的爭戰;爭房子、現金和孩子的監護權。

但現在她發現一個人也不錯,獨立的滋味很好:「我已經不想他,一點也不在乎他了。」

而此刻她的眼睛卻湧起淚水。

粗心一點的人也許不會注意她的眼淚,但同理心告訴我們,模糊的淚眼證明她是口是心非,就像從白紙黑字去推論一漾清楚。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兼具理性與感性的判斷力。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認知方式交互作用,構成完整的心理功能。

理性的認知事我們比較熟知的,屬於意識表層的思考能力。

同時並存在的另一套感性認知體系,雖說主要訴諸衝動且有時不符邏輯,卻同樣不容忽視。感性與理性的二分法由來已久,情感的信念似乎又總是比理智更確切。

兩者對心理的影響比重恰成反比;對一件事感覺愈是強烈,理性思維愈是無法發揮作用。

這可能與無數世代的進化歷程有關,遠古時代當人的生命面臨危機時,訴諸情緒與直覺反應可能較為有利,深思熟慮甚至可能有性命之虞。理性與感性通常都能維持緊密和諧的關係,交互作用引導我們走過人生每一次挑戰。

一般而言兩者也多能維持均衡,感性認知提供判斷的基礎,經過理性判斷可修正甚至否決情感的衝動。

但兩者畢竟是獨立的個體,各自反應出腦部互相關聯但互不相屬的組織功能。當激昂的情緒破壞此一均衡時,結果通常是感性壓倒理性。

十六世紀荷蘭人文學家伊拉斯摩斯以詼諧的比調描述兩者永恆的拔河:「朱比特賦予人們的激情遠勝於理性,比例大約是廿四比一。」他發明了兩大暴君﹝憤怒與慾望﹞與單槍匹馬的理性相抗衡,當然,雙拳難敵四掌,凡夫俗子的生活就是最佳見證。勢單力薄的理性聲嘶力竭地一再鼓吹美德的藥方,憤怒與慾望卻大肆詛咒,愈來愈囂張跋扈,到最後天神也無可奈何,只好棄械投降。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朋友是個單車運動熱愛者,這個關於單車比賽的真實故事是他告訴我的。

他強烈地希望我把故事寫出來,讓大家看到。

今年夏天我最著迷的事情莫過於七月在法國舉行的環法單車賽了。

環法單車賽可以說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比賽之一,特別是今年,眾所矚目的阿姆斯壯能不能再度拿到冠軍,成為繼西班牙選手英度連之後第二位擁有五連霸紀錄的選手,更是眾所關切。

來自美國德州的阿姆斯壯本身是個癌症病人,他的癌細胞甚至一度轉移到了胸腔和腦部,在經過化學治療之後又重回比賽。阿姆斯壯堅強抗癌的故事鼓舞了許多病人,他也成了美國人心目中的大英雄。這次參賽的一百九十八位選手中,對阿姆斯壯最具威脅的對手莫過於來自德國的伍理克了。

伍理克比阿姆斯壯年輕,曾經是一九九七年環法單車賽的冠軍得主。雖然他經歷過二次的膝蓋手術,不過今年伍理克捲士重來,可說是爆發力十足。

長達三千四百二十八公里的環法單車賽共分成二十個階段。從第一階段開始阿姆斯壯就受到伍理克的糾纏陷入了苦戰。雖然阿姆斯壯一直保持些微的領先,可是這個差距一直在縮小。

比賽進入庇里牛斯山的階段之後,伍理克更是急起直追,秒數愈拉愈近。到第十四階段的賽程結束,阿姆斯壯竟只領先了伍理克十五秒。

這麼小的差距使得第十五階段的比賽變成了最關鍵的路段。

在這個長達一五九公里的階段中,選手不但必須翻越三個山頭,還得經歷變化多端的氣候。由於這是到達巴黎前最後一段艱辛的路段了,一般評論家都認為第十五階段會是阿姆斯壯和伍理克最重要的決戰點。七月二十三日是這場對決的大日子。儘管比賽的路段多霧,山區仍然擠滿了昂首企盼的觀眾。

如同大家所意料,阿姆斯壯在翻越第二個山頭開始取得領先,伍理克緊追在後。

途中雖然伍理克幾次試圖超越阿姆斯壯,可是一直沒能成功。

情勢到了終點十公里前開始發生逆轉,領先的阿姆斯壯轉彎時不小心右手剎車勾到了路邊觀眾的手提袋。

這個意外使阿姆斯壯連人帶車摔得四腳朝天,還絆倒了另外一位西班牙選手。

幸好隨後而至的伍理克一個緊急閃躲,平安地穿越而過。

眼看伍理克只要用力衝去就可以甩開阿姆斯壯,改變整個情勢,守候在電視機前的德國觀眾簡直都興奮得幾近瘋狂。然而這時候伍理克卻慢下了車速,頻頻回首看阿姆斯壯,關心他的狀況。

他其實可以不用那樣的,可是伍理克卻堅持等阿姆斯壯重新騎上單車。

我們大概很難想像,那樣的等待會是什麼代價。

不過伍理克卻一直等到他的對手恢復速度之後,才又繼續他們的對決。

後來我才知道兩年前的比賽中,伍理克摔倒時阿姆斯壯也曾等過他,這只是伍理克的回報。

說真的,在台灣一片藍、綠的選舉對罵,政治惡鬥的報導中,看到新聞畫面時,感受非常複雜。

不曉得為什麼,就在那幾秒鐘,我就是忍不住內心的感動,眼淚都流出來了。

幾天後,阿姆斯壯終於以61秒的差距領先了伍理克,取得了2003年環法單車賽冠軍,並且完成他五連霸的美夢。這實在是一場令人終生難忘的對決,雖然它只產生一個冠軍,可是卻在我的心目中造就了兩位偉大的英雄。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通常告訴運動員,要專注於他們正在做的事,以及他們的個人目標。

我的想法是,如果你能專注於你必須要做的事,「贏」的本身自會裁奪。

但是,我發現在運動場上,仍然有不少例外情形,譬如一些高水準技巧的運動員,他專注於贏得勝利,並且以此方式獲得對自己額外的,且頗有助益的「充電」。

當然,這並不表示他們在「比賽時」,專注核心是「贏」,而只是說明,他們在賽前具有以贏作為自我激勵手段的傾向。

範例一就是這樣的一位運動員,她的運動項目是高山滑雪,她的個人目標是「去贏得勝利」,而她的技術水準亦足夠她完成這個目標。

如果這位運動員在賽前感到衝勁十足,深具決心,滿懷挑戰精神時,她就能獲得最佳的成績表現。她似乎「在大家的注目下,表現得較好」、「好是因為我一定要這樣」、「我別無選擇,因為挑戰就在那兒」。

她的第一個世界盃后冠,便是傾向於這種「贏的專注」最佳範例,該比賽顯示出,只要她能複製這種「充電式」的賽前心理,並專注於比賽,便有能力持續地發揮高峰表現。

但是,每當沒有人對她存有任何寄望,或是她認為人們已將她放棄時,她經常心理上也跟著放棄了自己〔雖然她也可以選擇迎向挑戰〕;除非她刻意地先為自己設定一項挑戰去克服。

在她贏得第一座世界盃的過程中,她就排在一位大家均看好能贏得比賽,卻不幸慘遭滑鐵瀘的隊友後面。如她自己所敘:「我的隊友搞砸了,我必須加速迎頭趕上才行,我是以那是我的責任的心情赴賽的,我一直想著「全靠我啦,我是唯一還有機會能夠贏的加拿大選手。」她臨賽前的想法是「現在不拼更待何時;機會終於來了。」

她覺得如此能幫助她提昇精神去應戰,並且贏得勝利。事實上,表現結果全都「操之在你」,因為只有你能夠在比賽中盡情發揮,要下定贏的決心或全力以赴,均操之在你。

大部份這類運動員的賽前比理,起於由她想要贏,進而轉變為相信她自己能夠贏的過程上。

一旦狀況成為如此,她便能下定決心進入比賽,並且將她自己相信的轉變成為事實。她似乎由這種「充電」中獲益,這使得她信心十足地去完成她完全能夠勝任的工作。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蒙哥馬利可以說是目前還無法贏得四大賽冠軍的國際知名球員中,被公認為球技最佳、運氣最差的一人,比諾曼還可憐;而他容易被激怒、陰晴不定的情緒,卻又不失赤子之心的個性,也最引人樂談。

曾經有人說:「蒙哥馬利是個呆子,即使當著他的面,我也會這麼說。」

因為蒙哥馬利的態度,不管是對比賽或對別人,永遠都是一根腸子通到底,他對比賽機乎都有預設立場,還沒比賽就先敗下陣來,他最常掛在嘴上的話是:「我沒有辦法打這個球場」。

很多觀眾知道他脾氣不好,特別愛激怒他,偏偏他又特別容易上當,去年美國公開賽第二天,幾個球迷出言相激,蒙哥馬利果然當場幹上,結果華盛頓郵報以頭條新聞處理,形象立刻往下滑。去年美國錦標賽,蒙哥馬利在第一洞開球台,結果聽到大會司儀把他的名字發音念錯,老兄當場發飆,走到司儀面前狠狠瞪著他,並且大聲唸出自己的名字,末了還加了一句:「你最好記住了。」

還有一件事相當有趣,一九九二年美國公開賽,蒙哥馬利穿著一身黑衣參加十八洞的延長賽,結果打到第五洞,就因為受不了悶熱天氣而滿臉通紅,據說打完十八洞後,還因為脫水必須接受急救。

不過,他也有可愛的一面,每當他打出自己很滿意的球時,他總是會高興地在場上做出旁若無人地做出各種逗趣的動作,還相當自得其樂呢。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