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八敗之教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個人要會用錢,還要會用人,更要會用理;會「用」才是一個能幹的人。如果不會用人,必然不是一個好主管;不會用錢,事業一定難以開展;不會用理,必定是一個沒有人緣的人。所以不管走到那裡,都要會善「用」各種因緣條件與資源,才能有所成就。

以下「四用之道」,提供參考:

第一、用兵擇其勇:一個將軍,要用很多的兵卒幫他打仗,而且要擇其勇敢、有膽識的人,才有勝算。同樣的,每一個公司行業,也要善用能擔當、具宏觀、有遠見的部屬,才能在競爭的社會裡一較長短。陸宣公云:「將立其事,先擇其人」;一個領導者,要有識人的能力,能夠選擇勇於創新、樂於開拓、具有智慧與分析、判斷能力的人才,對企業的營運才有助益。

第二、用人擇其才:韓愈的《馬說》寫到:「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寓意擇才任用的重要。不過,一個領導者,除了擇才外,還要能善用部屬的專才,這是選才、用才之道。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說過:「將我所有的工廠、資金全部奪去,只要保留我的團隊人員,四年後,我仍然是一個鋼鐵大王。」由此可知,擇才善用的重要。

第三、用理擇其道: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明白道理的人,比不上愛好道理的人;愛好道理的人,比不上樂於實行道理的人。我們在跟人講理時,理中必須要有「道」,理中沒有道,就是歪理、邪理、不合情理,如此就是無理、無道。「道」就是要合情、合理,要與人為善,要互相尊重,如此才能讓人接受。

第四、用錢擇其德:「有錢是福報,會用錢是智慧。」有錢要會使用,錢用得正當,就如把種子播灑在好的田地裡,一定會有開花結果的一天;錢用得不得當,則如同將種子灑在柏油路上,種子必會枯死。所以布施錢財,應該選擇品德忠淳、有學習能力的對象,如此才能為社會培育人才。

俗語說:「舉賢不避親」,只要是才,都要知人善用。除此之外,自己也要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才」,尤其先要具備各種的才能,如此才能為人所用。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小時候跟着父親走進影院,觀賞《甲午風雲》,影片成功塑造的民族英雄鄧世昌形象,深印腦海。那是中國大陸拍攝的首部以中日甲午戰爭為題材的電影。今天又觀賞了新電影《甲午大海戰》,影片以厚重的歷史感,將那場戰爭的前因後果,重現眼前而引人深思。那是一場影響中日兩國近現代歷史進程的戰爭。幾十年前的那部片子,由於當時的歷史局限,以及一些史料未被發掘,尚不能全面反映那段歷史,今日新片,以翔實而豐厚的史料,全景式視角呈現了那段歲月。

在中國近代史上,中日甲午戰爭極具意義,它甚至決定了中日兩國日後的走向,重溫那段歷史,無疑對今天的藍色海洋戰略有所啟示。當下,南海波詭浪急,東海風高雲譎。美國高唱「重返亞洲」打出外交組合拳,日本加大推進「南進戰略」力度,越南和菲律賓急速擴充軍備,印度「向東看」外交全面展開。在亞太變局下,面對南海之亂、東海之困,北京和台北要淡定處之,力排種種內外干擾,這並不容易。

從中南海獲悉,中國對日本,中國對菲律賓,中國對越南,中國對韓國,最新戰略是「鬥而不破」,絕對不能走「海軍對決」的絕路上去,這是符合中國利益最大化的戰略。北京如此謀略,尚不知台北的戰略如何。但我以為,這也符合台北的最大化利益。

「鬥而不破」是說兩者經常爭鬥,但這並不因爭鬥激烈狀況的升級而發生「熱戰」, 即以荷槍實彈的戰爭而撕破臉皮。「鬥而不破」關鍵是適度。中國人習慣說「有理、有利、有節」。有理,雙方往往較難一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利,雖不能全都一致,卻也能較多的一致;有節,就是適度,就是節制。即使理異利歧而無可奈何爭鬥起來,雙方就儘量做到適度。當然,發動「鬥」的一方,常常會不到黃河心不死。但兩國決策的大智慧,正在於把握適度,認清過度。決策的大勇氣在於守住適度,頂住過度。

記得北京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吳建民說過:「世界上有很多矛盾,很多利益衝突,解決起來無非是軍事解決或政治解決。軍事解決就是強權政治。人類進入了21世紀,再搞強權政治,大概是不可接受的。」此話在理。

應該看到,絕大多數國際摩擦事件,是人為「製造」出來的,不是自然發生的。某些國家這樣做是有其潛在目的。日本製造「撞船」事件目的,是想迫使中國接受其對釣魚島擁有主權這樣一個事實;同樣,南海地區某些國家也對在南海中國主權海域捕撈作業的漁民施加阻撓,目的也是向國際社會表明,其對南海的某些海域擁有主權。這些國際摩擦,在解決過程中幾乎都是「鬥而不破」。這種「不破」表現為幾種形式:一是以「對等」形式結束摩擦;二是雙方達成妥協;三是承認某種「事實」的存在。

北京剛剛走向世界舞台,應該學學俄羅斯的巧外交戰略戰術。最近,俄羅斯的外交動作頻頻呈現亮點:在越南金蘭港設立船舶「維修基地」,這海上基地「並非軍事基地」,但金蘭港可用以幫助發展雙方之間的「軍事合作」;俄羅斯與日本在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問題上的爭端,再起波瀾,雙方爆發「口水戰」,俄總理梅德韋傑夫計劃前往南千島群島澤捉島視察,俄政府已在南千島群島投入高額預算,將4座島嶼逐步「俄羅斯化」,俄政府向來採取「無視日方抗議」的態度,加速島嶼經濟開發,使其變為俄遠東軍事據點;一年前因非法捕撈被俄羅斯扣留的中國漁民,最近才返回中國,過去半年,俄羅斯多次扣查中國漁船,最近中俄才達成合作共識,開展漁業合作,建立海上執法安全合作機制……該硬就硬,硬得適度;該軟就軟,軟得不輸。

靈活利用前蘇聯時期的軍事實力、能源優勢、地緣政治等遺產,再加上靈活的外交立場和手腕,正是俄羅斯版的「巧實力外交」。細查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在參與東亞合作進程上,在與歐洲開展能源和經濟合作上,在與美國的戰略博弈上,都能看到「軟實力」的身影。有學者說,作為大國,俄羅斯活躍在世界主要政治舞台上已有數百年,其外交手段的嫻熟,外交思想的老道,特別是在與西方國家博弈方面「鬥而不破」的「適度」,值得中國借鑒。

要成功解決爭端,尖閣諸島所有利益相關國政府必須牢記,爆發公開衝突的代價,遠遠超過控制島嶼所能帶來的經濟利益。大國外交,走向深藍,國際摩擦在所難免,但要產生預期效果,或可遵循幾條原則:國際摩擦是國際鬥爭的重要砝碼;國際摩擦不能釀成重大軍事衝突;國際摩擦的較量,要把握「度」,即「鬥而不破」;選擇國際摩擦應在可引起相關國家關注的時機。

當年甲午海戰,鬥而破了,破得很慘。甲午海戰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痛。要鬥,還要「適度」,國力就要強大。《甲午海戰》影片中,日本明治天皇為購買先進軍艦,充實海軍實力,從自身做起,帶領全部官員從薪俸中捐出一成,作為海軍軍費;中國最高統治者慈禧,為自己60歲生日的慶典,竟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直接導致北洋水師喪失購買先進艦隻的機會,長達7年沒有對已購買的軍艦作更新,從而導致北洋水師裝備從領先到落後,為甲午海戰失利埋下伏筆。慈禧的驕奢淫逸,光緒帝的軟弱無力,李鴻章的無奈昏聵,都能在今天的中國找到影子,如此,要在外交上「鬥而不破」,難以做到。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赤壁》裡面諸葛亮對孫尚香說:「妳是一個有個性的人,而有個性的人最容易被別人誤解。」工作場合中,誤解普遍存在,個性確實是最主要因素。現代教育講求培養出「不一樣」的學生、商場競爭講求差異性、設計產品也要有獨特的賣點,因為追求「不一樣」,所以這個世界會越來越美好,但也越來越「難搞」,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我們常常聽到年輕人的草莓問題:外表光鮮、內心脆弱;中年人的榴槤問題:外表都是刺、剖開還有怪味道;還有高階主管的芭樂問題:有些硬、有些軟,但裡面都很多「籽」(心機)。我們去上班,不就是希望公司賺錢,組織分紅,個人獲利嗎?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滿意?

社會的改變,教育的普及與提升,年輕一代可能有著超越我們這一代的許多特質,這些是值得去欣賞的。新加坡的教育學者甚至建議父母與長輩「蹲」下來,用跟兒童一樣的「高度」來與之溝通。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平等的,溝通的時候,對等的身分也才能消除「不信任」感,進而達成共識。「別傻了!職場倫理是必須要堅持的」,擔任高階主管的朋友說:「如果沒有堅持階級倫理,底下的人不會怕,不會繃緊,也不會用心。」我想大家普遍地把「架子」看太重,把「尊重」看得太恐怖了。孔子稱讚學生中德行很好的冉雍,說:「在貧如客,使其臣如借,不遷怒,不深怨,不錄舊罪,是冉雍之行也」。其中「使其臣如借」的意思是說,對自己的屬下分派任務時,尊重對方,態度就像是跟人家借東西一樣。我相信未來成功、持續創新發展的企業,必須具有這樣氣量的主管才能夠創造出來。

「對人好就會被別人欺負」,堅持鐵腕政策的朋友說:「你沒看過統計資料顯示,越兇的人越容易升遷嗎?」兇與尊重是兩回事,並不一定和顏悅色才是尊重,工作場合重視的是專業,所以尊重是針對專業,至於語調的部分,其實要看領導風格與企業文化。同樣的,企業倫理也是建築在專業上,如果同仁因為「不專業」的做法犯錯,還是必須要指出來,否則每次犯錯的代價都會由團隊承擔,相對的也是不尊重其他成員。講話客氣是修養問題,如果我們認同團隊願景,認同這份工作的專業適合我們,面對語氣差、修養不好的同事,我們還是需要給予尊重,維持和諧的團隊氣氛與工作場所的融洽,團隊才能走得遠,大家也才能有向心力。

「萬一對方背叛怎麼辦?」朋友持續反駁:「我也曾經對很多人才很尊重,可是到後來他們都離開了!」尊重並不是對每一個人都有效,而且必須要配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使用:人都有五種需求,層次由低到高為:生理,安全,歸屬 (社會) ,尊重 (自尊)以及自我實現需求。所以我們要讓尊重有效,必須先滿足團隊成員在生理,安全,社會與尊重等需求,如果反其道而行,就不能怪別人把尊重看輕或者臨陣叛逃。

沒有以人為本,很多生意是做不起來的。曾經有個成功的長輩問我:為什麼《Times》要用人物做封面?我想就像司馬遷寫《史記》一樣,用以人物為主的紀傳體而不是用以時間為主的編年體,都是出自於對人的尊重,理解到以人為本的道理。對人的尊重是一個社會高度發展的體現,孔子家裡的馬廄有一次失火了,孔子第一個反應卻是:有沒有人受傷?那時候一匹馬的價格跟賓士車差不多,但即使馬再貴,也不會有人命值錢,孔子的反應體現了他對人的尊重,以及人的價值的體認。擔任國軍幹部的長輩跟我說,新聞報導美國人說臺灣國軍沒有戰鬥力,他很憤怒。或許,美國人講的是我們對於人命的重視還不足,這樣打仗起來「誰肯拼命呢?」長輩聽了默默地說:「對啊,誰肯拼命呢?」

其實,「誰肯拼命呢?」這個問句很多員工不知道質問自己與別人多少次了。當組織遇到瓶頸,或者企業發展停滯不前需要轉型時,必須要認真想想,該用什麼方式來讓員工拼命,是尊重還是壓力?畢竟有很多的不尊重是來自於制度設計不良所造成。

我們個人的產出品質,是對自己、主管以及部屬、同事的尊重;一間公司的產品品質,是對消費者與客戶的尊重。「這樣不是很累嗎?為了尊重別人然後對自己要求那麼高!」有人這樣質疑。施以壓力是讓品質短期見效的方式,給予尊重才是要求品質的長期之道,而我們想要採取短期見效還是長期經營,這不單單只是一種選擇,而是我們需要訓練自己在這兩種方式中切換自如。尊重別人不是要做鄉愿,而是需要就事論事,不要有針對性,也不要隨時就拿出情緒來。我們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我們。一個真正受到尊重的人是「不怒自威」的,當我們建立起互相尊重的文化時,才能達到職場倫理與管理的理想境界,不需要罵或者追究責任,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臉色,還有一句讚美,都可以讓團隊打從心裡願意把事情做到最好。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句話: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

確實如此,人的價值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而不是別人如何看我們。每一個人就像每一片樹葉一樣,長得都不一樣,有自己特別的地方,也有自己弱的地方。

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及書法家鄭板橋,年青時想仿柳宗元的字體,但一直仿學不成,後來又想仿顏真卿的字體也沒仿學成功,心裡一直很懊惱。晚上睡覺時仍不停的用手比劃練習。他老婆不耐其煩,很兇把他趕下床:「人各有體,不要比手劃腳影響我睡覺。」

他只好走到書房坐在案桌,突然看到紙窗上月影映著竹葉影子,圖案剛健有力,悟到「人各有體」何必仿照別人,於是產生靈感,創造自己風格的竹葉字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習慣和思考模式,對我而言,勇敢做自己,不僅要發掘自我的獨特個性和潛能之外,也要愛自己的優點和包容自己的缺點,更要學習讓自己在這三方面上獨立:人格上的獨立,經濟上的獨立,心理上的獨立。

我一直學習讓自己朝這三方面上來獨立,接納別人給的意見和批評,但不代表自我的否定。

大家還記得父子騎驢的故事嗎?有父子兩人帶一隻驢子去城裡採購物品,上路時,父親疼愛兒子,叫小孩坐在驢子上,自己牽著驢子走。

走了一段路,便聽到有人指指點點說:「這個孩子真不孝順,十幾歲了還騎在驢子上,倒讓做父親的在走路。」父親聽了很不是滋味,於是叫小孩下來,換自己騎在驢子上繼續往前走。

過一段路時,又聽到有人說話:「這做父親的也真是,一點愛心也沒有,自己騎在驢子上,倒讓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走路,難道不心疼嗎?」父親急忙下來,兩人牽著驢子走路。

又走了一段路,路旁又有人批評:「這對父子也真笨,有驢子空著也不騎。」於是父親叫小孩一起騎在驢背上。可是再走一段路時,路旁的人又說話了:「這兩人騎在驢背上,也不怕把小驢子壓壞嗎?」

最後父子兩人只好把驢子扛著走。

一個人若沒有主見,就容易受周遭的人影響,等於為別人而活。作家侯文詠說過:「人一生中最了不起的成就,無非就是發現自己和勇敢做自己。」進入廿一世紀以後,我們的社會由威權轉變成多元,若沒有自信就會不知道何去何從,如何培養自信,自信是由能力培養出來的,能力是由學習出來的,學習之後要懂得思考判斷。能要該要的要有勇氣去爭取,不能要不該要的要有勇氣去拒絕。這就能勇敢的做自己。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電影簡直爛到爆!看了將近一個小時後,我再也受不了,於是輕聲在老婆大人耳邊說:「走吧,我們還是回家算了。」想不到她竟然回答:「當然不要! 這樣不就白白損失了三十歐元的電影票嗎?」聽到這樣的回覆,我不禁反駁道:「這根本不是理由,妳掉進『沉沒成本謬誤』的迷思裡啦!」

我的一位朋友長年飽受一段問題重重的孽緣所苦。這段孽緣的女主角總是一再劈腿,可是當她每回偷吃被逮,她又會聲淚俱下向我的朋友苦苦哀求,希望能再 給她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耐人尋味的是,儘管我朋友心知肚明跟這個女人繼續糾纏毫無任何意義,他卻總是一再心軟。有回我問他何苦要這樣作賤自己,他跟我解 釋道:「這段感情我已經投下許多心血,就這麼讓它結束,或許是不對的吧?」還能說什麼,典型的沉沒成本謬誤!

不管在什麼時刻,我們都可以就此離開原本規劃好的路徑,比如當機立斷中止某項正在進行的計畫,並勇敢接受隨之而來的後果。這種在不確定環境下所做的權衡,其實是種理性的舉措。如此一來,沉沒成本謬誤便會應聲腰斬,尤其在已經投入大量時間、金錢、精力或感情等情況下,效果更為顯著。

與沉沒成本謬誤有關的悲慘笑話就是:當你在某檔股票上被套得愈牢,你就會把那檔股票抱得愈緊!

為了完成某件事而持續加碼,可以基於其他很多好的理由,但千萬不要執著於這個爛理由:你已經投注許多在上頭!理性地做決定應該意味著:你可以忽視那些已經壓上去的成本。不管你已經投入了什麼,真正唯一該考慮的是當下,以及你所決定的未來!

----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01‧存活者偏誤 The Survivorship Bias
為何你偶爾也該去「墓仔埔」逛一逛

02‧泳將身材的錯覺 The Swimmer’s Body Illusion
哈佛究竟是一所好大學,還是一所爛大學?我們其實並不清楚

03‧過度自信效應 The Overconfidence Effect
為何你總是系統性地高估了自己的學識與能力

04‧社會認同 Social Proof
就算有百萬人主張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就變成對的

05‧沉沒成本謬誤 The Sunk Cost Fallacy
沒有人會因為電影難看到爆,而中途離場?

06‧互惠 The Reciprocity
為何你不該讓人請喝東西

07‧確認偏誤(一) The Confirmation Bias (Part 1)
當你見到了「特殊情況」這種字眼,請格外小心

08‧確認偏誤(二) The Confirmation Bias (Part 2)
幹掉你的寶貝

09‧權威偏誤 The Authority Bias
為何你該藐視權威

10‧對比效應 The Contrast Effect
為何你最好別找模特兒等級的朋友一道出門

11‧現成偏誤 The Availability Bias
為何你寧可聊勝於無地使用一張錯誤的地圖

12‧「在好轉之前會先惡化」的陷阱 Die Es-wird-schlimmer-bevores-besser-kommt-Falle
要是有人建議你一條「先經一番寒徹骨」的路,你最好對這樣的建議多點戒心

13‧故事偏誤 The Story Bias
為何就連真實的故事也都是騙局

14‧後見之明偏誤 The Hindsight Bias
為何你該寫日記

15‧司機的知識 The Chauffeur Knowledge
為何你對名嘴所說的話不要太過認真

16‧控制的錯覺 Illusion of Control
你比你以為的還要來得狀況外

17‧激勵過敏傾向 The Incentive Superresponse Tendency
為何你不該按實際開銷付錢給你的律師

18‧均值迴歸 Regression Toward the Mean
醫師、顧問、教練以及心理治療師的效用令人質疑

19‧公地悲劇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為什麼理性的人不去訴諸理性

20‧結果偏誤 The Outcome Bias
請別用結果來論斷某個決定

21‧選擇的弔詭 The Paradox of Choice
為何更多反而是更少

22‧討喜偏誤 The Liking Bias
由於你想受人歡迎,於是你做出一些非理性的事

23‧稟賦效應 The Endowment Effect
請不要緊抱著某件事物不放

24‧奇蹟 The Wonder
「不可能」事件的必然性

25‧團體迷思 Groupthink
為何共識可能是危險的

26‧輕忽機率偏誤 The Neglect of Probability
為什麼樂透的彩金會愈來愈大

27‧零風險偏誤 The Zero-Risk Bias
為何你會為了追求零風險,而付出過多資源

28‧稀少性謬誤 The Scarcity Fallacy
為何餅乾愈少愈可口

29‧忽視基本比率 The Base-Rate Neglect
當你在懷俄明州聽到了馬蹄聲,且看到了黑白條紋

30‧賭徒謬誤 The Gambler’s Fallacy
為何沒有一種平衡命運的力量

31‧錨定 The Anchor
數字輪盤如何把我們搞得暈頭轉向

32‧歸納法 The Induction
你要如何把別人的一百萬弄到自己的口袋裡

33‧損失規避 The Loss Aversion
為什麼凶惡的臉孔比友善的臉孔更容易吸引我們的目光

34‧社會性懈怠 Social Loafing
為何團隊會讓人偷懶

35‧指數增長 The Exponential Growth
為什麼一張對摺的紙會超乎我們的想像

36‧贏者詛咒 The Winner’s Curse
你願意為一歐元出多少錢?

37‧基本歸因謬誤 The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請你別去問作家,他所寫的小說是不是他的自傳

38‧錯誤的因果關係 The False Causality
為何你不該相信送子鳥的傳說

39‧月暈效應 The Halo Effect
為何長相好看的人容易事業有成

40‧替代路徑 The Alternate Path
恭喜你!你贏了俄羅斯輪盤

41‧預測的錯覺 The Forecast Illusion
水晶球如何搞得你目眩神迷

42‧聯結謬誤 The Conjunction Fallacy
為什麼合情合理的故事會誤導我們

43‧框架 Framing
言為心聲

44‧行動偏誤 The Action Bias
為何光是等待而不採取任何行動,會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

45‧不作為偏誤 The Omission Bias
為何你不是答案,就是問題

46‧自利偏誤 The Self-Serving Bias
為何你從不自責

47‧享樂跑步機 Hedonic Treadmill
為何你應該縮短上班的路程

48‧自我選擇偏誤 The Self-Selection Bias
請別太訝異你竟然「存在」

49‧聯想偏誤 The Association Bias
為何經驗有時會引導我們鬧出蠢事

50‧新手的運氣 The Beginner’s Luck
若是有個好開頭,請格外小心

51‧認知失調 The Cognitive Dissonance
你如何對自己撒點小謊,以讓自己好過一些

52‧雙曲貼現 The Hyperbolic Discounting
及時行樂!不過最好只限禮拜天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大多數的廚師,都習慣在廚房裡,默默的料理客人的餐點,一旦外場出狀況或是遇到客訴,往往是由公關部門或外場人員處理,自己很少出面。

然而,在阿基師服務的飯店裡,遇到客訴或突發狀況時,第一個跳出來的,往往是原本可以待在廚房辦公室的阿基師。

曾經有一對新人來阿基師服務的飯店預訂喜筵,後來小倆口鬧翻,衝動之下來電取消。

阿基師知道之後特地打了一通電話給新人,勸他們要好好想想,不要意氣用事,訂金會幫他們保留。

就這樣,因為阿基師真誠的一通電話,新人感動不已,也讓飯店贏得好口碑,帶來更多的業績。

還有一次國賓飯店招待政商名流,前養樂多董事長陳重光嫌烤雞切得太厚咬不動,非常生氣的當眾把阿基師叫出來罵。

阿基師二話不說立刻道歉,並且吩咐廚房馬上重烤,並且在等待的 20 分鐘裡送上一份鮑魚餐,以示歉意。後來因為這個危機處置得很漂亮,反而獲得陳重光的讚賞。

事後阿基師並沒有責怪同仁,而是集合大家一起檢討,他認為:「雖然烤雞本身沒有問題,但因為老人家牙齒比較不好,所以咬不太動,這點也是我們事前該注意的。」

或許,在一般主廚的認知裡,他提供自己的技術和勞力,來為老闆服務客人,已經是銀貨兩訖或仁至義盡,根本不會再主動付出自己的心力。

然而,他的技術和勞力付出,只是看得見的「市面價值」;除此之外,如果他能放下身段或尊嚴,去為老闆多做一些品牌形象或公關服務的工作,這才是附加給老闆的「未上市潛價值」。

阿基師就是有這樣的認知。

他堅信,自己絕不只是來為老闆付出技術和勞力而已,而是進一步把老闆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老闆的品牌,當成自己的生命,全心全意去用力維護和經營,雖然這部分的付出,老闆沒有額外的報酬或津貼,可是,他主動付出的這些心力,不僅可以讓現在的老闆獲利,更可以讓他未來的老闆,提早看出他這支股票的「未上市潛價值」,進而加碼投資他的「未來」。

作家黃桐看阿基師的故事

不少上班族把工作當成「秤斤論兩」的商品,以為斤斤計較才是職場生存王道:能做好差事,就絕不做苦差事;能說「No」的,絕不說「Yes」……只是,這些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苦差事,卻往往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當我們選擇說「No」的時候,其實也等於把成功的機會拒於門外。

阿基師之所以成功,關鍵在於他總是不肯放過任何一個能發揮個人「潛價值」的機會。而這裡所謂的「機會」,可不只是「好機會」,還包括多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傻事、難事、累事……但阿基師照單全收,讓它們都成為讓自己更上一層樓的跳板!我們可以將阿基師成功祕訣,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即使屈就自己,也不錯放學習機會

當年貴為台菜餐廳主廚的阿基師,為什麼甘願屈就自己,到川菜餐廳當小弟?因為他知道,如此一來,他才能學到新的菜色、新的料理手法。每個看似無聊、繁瑣的工作,其實都隱藏著學習價值,端看我們是否懂得把握。

二、借力使力,讓額外的工作,幫助你養成第二專長

阿基師接下烹飪節目後,關在家裡認真地練口條。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他清楚地認知到,主持節目,光是一流的廚藝絕對不夠,唯有把口條練好,吸引住觀眾的目光,節目才可能長長久久。學會了「怎麼在大眾面前講話」,讓阿基師的事業如虎添翼,成為商品代言人、參加發表會、擔任美食競賽評審……不也都需要流暢的口條嗎?阿基師的成功關鍵在於:他是個好廚師,但他又不只是個廚師!

當老闆交付額外的工作,不少人可能因此怨聲載道。其實,多做,就是多學,學會了就是你的,任何人都搶不走。

三、牢牢抓住人情,拓展自己的人脈網絡

為什麼阿基師要忍受大老闆的排頭?為什麼阿基師要親力親為,向來用餐的顧客一一致意?因為他明白人情的重要,抓住了別人的「心」,就掌握住一條條人脈!

在職場上,逞一時之快,或是展現出傲慢、不耐煩、不認錯的態度,從來不會帶給我們好處。人脈如同投資,也需要花時間經營。

阿基師以自己的故事,實踐了他所說的那句話:「不只站在門口等待榮華富貴,而是主動去買一張成功的入場券。」看見這句話的重點了嗎?想在職場成功,就不能坐以待斃,而要主動出擊,以實際行動打造出通往成功的階梯!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人最缺什麼?

你想知道窮人發財致富的最大秘訣嗎?下面所述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致富的秘訣就在故事裡。

法國一位年輕人很窮,很苦。後來,他以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迅速躍身為法國50大富翁之列,成為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

不幸,他因患上前列腺癌,1998年在醫院去世。他去世後,法國的一份報紙,刊登了他的一份遺囑。

在這份遺囑裡,他說:我曾經是一位窮人。在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把自己成為富人的秘訣留下。

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成為富人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

我留在銀行私人保險箱內的100萬法郎,將作為睿智地,揭開貧窮之謎的人的獎金。也是我在天堂,給予他的歡呼與掌聲。

遺囑刊出之後,有48561個人寄來了自己的答案。這些答案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絕大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當然是金錢了。

有了錢,就不會再是窮人了。另有一部分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最缺少的是機會。窮人之窮,是窮在背時上面。又有一部分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一無所長,所以才窮。

有一技之長,才能迅速致富。在這位富翁逝世週年紀念日。他的律師和代理人,在公正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銀行內的私人保險箱。公開了他致富的秘訣。在所有的答案中,只有一位年僅9歲的女孩,猜對了。

在這位富翁逝世週年紀念日,他的律師和代理人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銀行內的私人保險箱,公開了他致富的秘訣,他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

在所有答案中,有一位年僅9歲的女孩猜對了。為什麼只有這位9歲的女孩想到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她在接受100萬法郎的頒獎之日,她說:每次,我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於是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謎底揭開之後,震動法國,並波及英美。一些新貴、富翁在就此話題談論時,均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恆的「治窮」特效藥。

是所有奇蹟的萌發點,窮人之所以窮,大多是因為他們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弱點,也就是缺乏致富的野心。

眾所周知窮人缺的是錢和物。但是,窮人真正缺的是野心;成為「富人」的野心。

為什麼如此說呢,因為,窮人之所以窮,就在於他們現在的思想還停留在安於現狀,只求一時的滿足,而不著眼將來,更沒有成為富人的野心。

也許他們在睡夢中有做過富人般生活的美夢,但是那不是真實的,「夢」畢竟是「夢」,現實的情況還是沒有改觀表面上最缺的是「金錢」。

表面上最缺的是「金錢」
本質上最缺的是「野心」
腦袋裡最缺的是「觀念」
對機會最缺的是「了解」
命運裡最缺的是「選擇」
骨子裡最缺的是「勇氣」
改變上最缺的是「行動」
肚子裡最缺的是「知識」
事業上最缺的是「毅力」
內心裡最缺的是「膽色」

絕大部分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當然是金錢了,有了錢就不會再是窮人了;另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最缺少的是機會,窮人之窮是窮在背時上面;又有一部分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一無所長所以才窮,有一技之長才能迅速致富。

還有的人說,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是漂亮,是名牌衣服,是總統的職位等等。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謎底之後,震動法國,並波及英美。

一些新貴、富翁在就此話題談論時,均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恆的「治窮」特效藥,是所有奇蹟的萌發點,窮人之所以窮,大多是因為他們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弱點,也就是缺乏致富的野心。

專注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野心」是少不了的,「思想」的改變是第一步,「行動」是我們所要成為富人的條件。

//-----

【有錢的人與一般的人‧廿一個差別】

一般的人:認為金錢是才萬惡的根源 乂 有錢的人:認為貧窮才是罪惡的根源
一般的人:認為自利絕非好事 乂 有錢的人:認為自利才是好事
一般的人:靠運氣、靠別人解決自己的問題 乂 有錢的人:花時間,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一般的人:認為接受正式教育才能致富 乂 有錢的人:認為掌握專業知識才能致富
一般的人:老是回想當年勇 乂 有錢的人:凡是為未來計畫
一般的人:感性看待金錢 乂 有錢的人:理性看待金錢
一般的人:工作只是為了薪水 乂 有錢的人:對工作充滿了熱情
一般的人:害怕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乂 有錢的人:不怕接受任何的挑戰
一般的人:認為要自己賺錢才有錢花 乂 有錢的人:懂得利用別人的錢來賺錢
一般的人:認為付出才能致富 乂 有錢的人:認為改變自己才能致富
一般的人:認為市場是按牌理出牌的 乂 有錢的人:了解恐懼與貪婪將會左右市場
一般的人:花的錢比賺的錢多 乂 有錢的人:賺的錢比花的錢多
一般的人:教育孩子如何求生存 乂 有錢的人:教育孩子如何致富
一般的人:為金錢而憔悴 乂 有錢的人:從財富中找到內心平和
一般的人:喜歡育樂多於教育 乂 有錢的人:喜歡學習多過育樂
一般的人:視有錢的人為傲慢之徒 乂 有錢的人:難以忍受悲觀愛抱怨的人
一般的人:只想著存錢 乂 有錢的人:隨時想著如何賺錢
一般的人:小心看緊荷包 乂 有錢的人:懂得何時該冒險投資
一般的人:只求安逸 乂 有錢的人:富貴險中求
一般的人:認為金錢與健康無關 乂 有錢的人:了解金錢能夠救命
一般的人:認為必須在家庭與財富中間作抉擇 乂 有錢的人:懂得讓家庭與財富一起兼得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堂台灣企業史上,最貴的管理課,它的學費高達8,800億元。主角,是台股史上,唯一兩度股價突破1,000元的公司:宏達電。

在智慧型手機戰場上與蘋果、三星鼎足而立的宏達電,過去一年,手機市占率腰斬,股價從1,300元到外資唱衰只值160元,市值蒸發8千億,宏達電到底做錯了什麼?

第一、組織膨脹》大家搶做前端研發‧沒人想做苦工

2011年,宏達電全年營收成長近7成,面對市場大幅成長,為了因應應接不暇的市場需求,每個月推出一款新產品,員工人數也在一年多內從8千多人一口氣成長到17,000人,組織膨脹了一倍。

一位剛離職的軟體專案經理表示,宏達電的產品開發流程分為前端的研發與後端的專案管理,在機海戰術如火如荼進行時,每個工程師身上至少都背著三個以上的案子。但「專案管理要追issue﹝問題﹞,做苦工,待遇與能見度都沒有研發端來得好,變成所有人都去搶研發,不想做專案。」

第二、引進不適用的外籍人才》評估不當‧90億購併案一年玩完

2010年8月,宏達電為了因應快速擴大的國際市場,迎來一批前索尼愛立信中高階主管,希望幫助宏達電做全球布局。業界盛傳,這批外籍兵團的薪水遠超過一般科技業水準。

「這些外籍人才,是說的,比做的多。」一位王雪紅核心幕僚坦言。這些外部人才進入宏達電後,遇見問題的典型做法,是花大錢聘請顧問公司、買公司,花錢不手軟。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宏達電去年8月花90億台幣買下51%過半股權的美國潮牌耳機公司Beats。原本策略是藉由Beats的流行時尚形象,拉升自己的品牌地位,但不到一年,就以帳面虧損1.5億台幣的價格,賣還給Beats一半股權。而這只是過去兩年來,宏達電外部人才加入後,評估、執行不當的重大案例之一。

第三、螺絲鬆了》對上三星、蘋果‧旗艦機卻連爆瑕疵

一位在宏達電待超過十年的人士坦言,過去兩年來,不少人到宏達電的心態,是只想搭上一台順風車,在意的是出國開會可以住哪家飯店?配到什麼等級的配車?薪資結構可以談到多高?

隨著股價不斷攀高,人力不斷增加、組織不斷膨脹,「有多少人還記得當年宏達電拚上來的精神?」這位宏達電主管坦言,「我們的螺絲鬆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今年宏達電力推的旗艦機種「One X」。

這款號稱全世界第一支結合四核心晶片、Android 4.0系統以及高速相機連拍功能的手機,讓周永明拍桌大讚「Damn Good!」﹝棒透了﹞,推出後卻接連爆出「螢幕有黃斑」、「容易當機」等產品瑕疵。

事實上,One X 的瑕疵問題,只是表象,讓周永明慢慢感受到危機的是銷售數字。「過去半年多來,各分公司提報的銷售目標,一直在下修。」一位負責供應鏈的宏達電內部主管透露,問題不僅僅出現在產品,而是競爭對手實在太過強大。

「外資看到的是我們被三星、蘋果夾殺,我們看到的,是三星、蘋果兩強之外,市場上一定有第三名生存的空間。」一位核心幕僚轉述王雪紅、周永明的想法指出,智慧型手機是最貼身的個人化資訊產品,沒有消費者會希望他拿的手機,跟別人一樣,這就是宏達電的機會。

過去二度被唱衰,又二度在眾人的驚訝聲中奮勇而起的宏達電,能否再創傳奇?就看王雪紅如何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醫張步桃醫師,畢生奉獻中醫。懸壺濟世,活人無數;講學不輟,有教無類;貢獻所學,著作等身;熱心公益,樂善好施。有如仲景在世,華佗再現。先生於民國101年7月4日午時安詳辭世,享壽72歲。謹擇於7月23日下午二時於台北市民權東路第一殯儀館景行廳舉行公祭。其一生奉獻杏林,造福人群,德業長昭,典範永存。

先生祖籍廣東饒平,民國30年1月14日生於台灣花蓮,為榮星公三子。後遷居於苗栗大湖。其祖母與父親榮星公均從事傳統醫療的工作。由於先生常在榮星公臨診治病時隨侍在側,並隨其上山採藥,耳濡目染之後對中醫產生濃厚的興趣。

先生自幼家境貧困,就學時,常因學費繳交困難而遭師長刁難,但反而激發他不服輸的個性而更努力向上。在馬祖當兵服役時,在其恩師詹邦畿老師的支持及鼓勵之下,博覽群書,紮下深厚的文學基礎。退伍後,憑藉過人的記憶與善於利用零碎的時間,於民國六十八年考上中醫師特考,為他日後濟世救人之路開啟了一扇窗。行醫之後,他常言:治病要「簡單,方便,便宜,有效」,為家境清寒民眾治病,常只酌收成本,其視病如親,濟弱扶傾,展現出懸壺大醫悲天憫人的風範。

先生在擔任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執行秘書及中醫組組長期間,努力提升中醫藥的地位,熱心中醫公益,歷任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顧問,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特別顧問,推動中醫講座,為往後台灣中醫界的發展及國際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退休後至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兼任主治醫師,著力於教學,提攜無數年輕好學的中醫後輩。為了紀念其先父榮星公,在民國八十六年成立了榮星中醫診所。由於醫術精良,慕名而來的病人眾多,醫名並遠播國際,常常看診到深夜,大陸多位中醫教授學者甚至讚譽「真正的中醫在台灣」。

先生學識淵博,貫通古今,對植物學更有深入的研究和瞭解。他為了讓艱深困難的中醫藥的知識能夠更普及於社會大眾,於是經常到各大、中、小學演講,且多次受邀到大陸、星、馬、澳洲、歐洲等地講座或上課,都以輕鬆幽默,淺顯易懂的方式講授中醫藥的課程,總計數萬場次,可說是桃李滿天下。其次就是著書,他希望引領社會大眾得窺中醫藥的堂奧,診病之餘,孜孜不倦,焚膏繼晷,鑽研歷代醫家著作中之精粹,親著《黑豆‧蘿蔔‧茶》、《小病不求人》、《張步桃養生觀》等中醫書籍二十餘冊,《張步桃教你健康活到老》還榮獲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百年國民健康好書推介獎。更窮畢生精力,嘔心瀝血,完成百萬餘言的《傷寒大論壇》巨著,實為台灣中醫界之光。若謂王叔和為重編傷寒論之功臣,先生則為繼王叔和之後,對仲景醫學發揚光大又一重要推手。

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的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國醫大師。尤其在仲景學術的研究和傳承上,更是費盡心力,故於民國九十七年創立財團法人張仲景文教基金會,以宏揚醫聖張仲景之精神及中醫藥文化,推廣中醫藥教育,提昇中醫學術水平為宗旨,為促進兩岸中醫交流,做出卓越的貢獻。

《左傳》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先生創設公益性質的財團法人張仲景文教基金會,對傳承中醫藥文化全心全力的付出,可謂「立德」;先生無私的將中醫藥的知識和技能,教導給學生,作育無數中醫新血,且治癒眾多為病所苦的患者,為病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謂「立功」;先生之著作等身,放眼國內海外,無出其右者,可謂「立言」。綜觀先生此生,勤學於前,澤惠於後,在中醫界立下三不朽事業。

先生藥石濟世,造福黎民,著作等身,作育英才,光耀杏林,德澤橘井。謹記事略,藉誌無限的哀思。(張故國醫步桃先生治喪委員會 敬撰)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